博客,依然有人在路上

就网络媒体而言,博客的兴衰大致说明了资本市场的选择和舍弃。资本是逐利的,它们不断通过技术和形式上的变化创造新的赢利点。尽管经历过资本的洗礼,但是博客的本质没有改变,它也并没有衰落,仅仅是“外衣”的改变,“技术革新”包装着的“外衣”。由博客,到微博客,再到公众号和各种“号”,本质没有变化,技术也谈不上什么过多的进步,只是变换着花样吸引人们的关注。这背后无不是资本的指挥棒在耀武扬威,而作为受众的我们却显得如此逆来顺受。

博客是什么?

博客是一种非常好的写作工具,因为其本意就是“网络日志”,它是为写作而生的。但实际则由此衍生了很多的意义,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,都在创造着比“流水记录”更为丰富的内容。任何其他的写作平台或多或少都是博客变化的一种形式而已。微信号、企鹅号、头条号、UC大鱼号、百家号、熊掌号,这些本质上都是博客,它与一般博客有什么区别吗?根本没有!博客叫的多了,需要换成另一种形式来激起更多人猎奇的心理,这才符合资本的逻辑。就好比国内的很多网页浏览器,无论是360浏览器、QQ浏览器、搜狗浏览器,还是猎豹、遨游这些浏览器,它们本身并没有自主研发的内核,只不过就是IE、Chrome、Firefox这些浏览器的皮肤而已。

为什么不再坚守?

创作者不再单纯地坚守于博客,而是在工具和形式上的追求更加新潮,或许因为受众的阅读方式的改变,人们不再有耐心去阅读长文,不再有耐心去沉淀积累。各种信息不断充斥着人们的视野,似乎让人很难去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的做事、认认真真的思考。而这种现象不过是表象而已,浮躁的、随波逐流的从古至今永远是最多数,好的博客依然坚挺,踏实做事、认真思考的人向来不匮乏,只不过在资本的浪潮中被资本主导的互联网市场遮蔽了而已。互联网的资本市场,也容不得人们将精力停留在不能创造新的创造增长点的端口。哪里有流量,创作者就会走向哪里,它需要观众的阅读来变现或者实现其影响;哪里有流量,资本就会走向哪里,它代表着盈利的空间。这里,创作者和资本市场形成了共识。互联网的资本通过入侵各行各业,改变了一些传统的习惯,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的进步。其实,那不过都是资本市场选择的结果,没有过多的进步意义,多数的创作者只不过都在为拥有资本的富人赚钱充当炮灰罢了。

为什么还在坚守?

坚持博客写作,是非常可贵的。从一种新鲜感,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。它剔除了一丝浮华、留下了一丝真实,时间越久远,博客的群体也就越纯碎。在标题党泛滥的网络文字中间、在快读阅读的网络环境之中,凭借个人真情实感写作的博客,或许不会迎合大众网络的需求,或许很难吸引大众的眼球,或许这注定是一个小众的领域。但是,这并不妨碍它会成为影响大众的焦点。

喜欢,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。喜欢一个人,会去寻找各种喜欢的理由,突然有一天不喜欢了,这些理由依然还在,自己却视而不见。情感的事儿,是不能用理性来分析的。博客这种自由的、随心所欲的写作方式,喜欢的理由可以有成百上千,那可能是收获、可能是期望,只要还在坚守,一句喜欢足矣。

博客“兴衰”的过程,是对创作者进行淘汰的过程。能够永远坚持的,我相信它一定会成为精品,哪怕是对自己而言。就好比恋爱的人很多,但是不一定都会走向婚姻。宁可多谈几次恋爱,却很少有人会选择轻易离婚。因为婚姻的生活更加真实。长期的坚持博客写作,就是一种真实的需要。因为它经历了恋爱期间的激情,走向了实实在在的柴米油盐的生活。

内容永远会坚守底线,但是博客改变的形式可能会超出认知。同其他任何渠道一样,博客仅仅是一个媒介而已。媒介因为资本的运作而需要各种“包装”,甚至某些方式超出了我们的底线,只要能够为其盈利,可以无所不用其极,它可能干预你的创作、泄露你的隐私、屏蔽你的文字。但是,以知识和情感为依托的内容,却是我们持之以恒的追求,它永远不会超过人类发展的底线。媒介可能是虚构的,但不妨碍它的存在;内容如果掺假了,必然被社会所唾弃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