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性别歧视:我们还差很远很远

女性遭受性别歧视由来已久。从历史上来看,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已经根深蒂固,这种压缩是极为苛刻和变态的(见刘临达:《古代男性对女性是如何压迫的》、陈东原:《中国妇女生活史》)。历史上的很多问题,直到现在也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,而且甚至又衍生了新的问题。这些问题,并不是女性本身存在什么缺陷,却往往是制度和观念造成的。

一、婚姻家庭

当今婚丧嫁娶的规矩最能体现社会对女性的一种偏见。彩礼的习俗还保留着,葬礼上男女的分工安排,等等,在很大程度上还体现着历史上女性的卑微地位。

家庭中,一般情况下女性付出的劳动是最多的,但是地位却是最低的。在男主外、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影响下,哺育子女和家庭生活照料方面,女性付出的劳动要远远多于男性。但是,家庭劳动是不产生任何价值的,所以即使贡献再大,也是被低估的。家庭劳动并不会比任何外面的工作轻松,而男性却很容易以外出工作为由摆脱家庭劳动。

尽管有人会强调对妻子的顺从、照顾,我理解这只是一种生活的调侃,并没有根本改变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。

传统社会中,女性对婚姻的依赖性非常高。俗话说,干得好不如嫁得。这说明婚姻对女性的重要性。但是,随着经济独立性的增强,女性对婚姻的依赖程度相比从前会有所减弱,而且社会生育需求普遍地也在降低。这些可能局部会促进女性地位的改变。

二、职场工作

就业方面,用人单位有意或者无意地就会排斥女性,“男性优先”“适合男性”的字眼已经非常普遍,却很少看到“适合女性”“女性优先”的表达,就连公务员招考都会出现“适合男性”这样的字眼。女性因为生育的问题,无法提供像男性一样的劳动生产率。这种影响可能在职场中被无限扩大化了。我们可以发现,只有在低端产业会对女性有着特殊的偏好。就像,制造业的工厂喜欢招女工。

招聘广告也有队女性的歧视,例如有很多对女性身材和容貌的要求。甚至,我国一些知名企业竟然以“绝色佳人”“美女相伴”作为招聘男性员工的一种“诱饵”。这种物化女性的做法,看似是一种娱乐化的手法,但事实上却渗透着对女性人格平等的侵犯。(见HRW的一项报告

最让人所不齿的是性骚扰的问题。这也是一种性别歧视的现象。Metoo运动尽管受到一些质疑,但是这应该是一个好的开始,提醒我们性骚扰随处可见。从校园到工作场所,任何权力不平等的场所都可能产生性骚扰的问题。而且,受害者受到性骚扰还会被质疑,认为是“苍岭不叮无缝的蛋”,让人觉得孤立而缺乏自信。国外有人设立了一个网站www.HearToChange.com,这个不错,让人们讲出自己的遭遇,为人提供一个舒缓的渠道。

三、社会交往

“女汉子”这样的称呼,我一直不喜欢。为什么要称“女汉子”?难道女性就应该含蓄内敛、温文尔雅、从容娴淑、和声细语、谈吐斯文、笑不露齿、裙不过膝?这只是男性为女性塑造的一种审美罢了。女性依然可以不修边幅、个性豪爽、不拘小节。我们仔细回味一下,这个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太苛刻了。

女子就要多才多艺、琴棋书画吗?就要养成大家闺秀?女性就得“上得厅堂、下得厨房”?那男性又应当如何呢?社会总是对女性提出各种各样要求的同时,却又在无时无刻不在贬低女性的存在。女人月经常常被视为各种禁忌的理由。至今还存在这样的风俗禁忌:女子流产不能串门,否则会给人家带来血光之灾,有损子孙运势。女人是祸水的说法时不时就冒出来。朝代更替,为本朝的正当性编的理由,非要说君主是被女人给祸害的,这不胡扯呢吗?!

社会对女性的偏见无处不在。女性婚姻出轨,被骂成荡妇淫娃;男的出轨却被轻描淡写,说成犯了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。女性穿着时尚新潮,被说成“引人犯罪”。女性漂亮了,说成没脑子,花瓶一个。女性一出色,就被说成女强人,没人要。女司机被说成马路杀手。女博士被说成灭绝师太。

最后总结一下子吧,

偏见是一种态度,歧视则是一种行为。偏见受伤的是自己,而歧视伤害的则是整个社会。尊重女性,并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。一边享受着女性带来的美好生活,另一边却以大男子主义的姿态对女性格外挑剔,自己做个甩手掌柜,这不是尊重。我们非常喜欢“平等”这两个字,却不愿意从自己开始做起。为了不让自己受伤,还是少一些偏见吧。为了减少对社会的伤害,就请拒绝歧视吧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