求职

求职,又叫找工作,或者打工。总之,就是寻求被他人雇佣的机会。

工作这事儿,被分成三六九等。你要说工作不分等,不分贵贱,那纯属扯淡。即便到了现在,仍然相当一部分人的观念还停留在“只有公务员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国家形式用工”才算是正式工作。咦!工作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。这就是差别,这在很多人内心里应该是有高低贵贱之分的。正式工作是主流的,受人向往的。非正式工作,总是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做的选择。但究竟什么是正式或者不正式的,恐怕也不太好说。无非就是以一方的优势来排斥他人的劣势吧。无论什么工作,都是在给雇主打工。雇主强大,你可能拿得赏钱多,也就洋洋得意;雇主平庸,赏钱不多,你可能也就没什么可沾沾自喜的了。当然,这也不是绝对的,其中的变数也很大,因素也很多。

就自己而言,从研究生毕业前到现在的求职经历,各色笔试、面试等等,前前后后也有个几十次,是相当周折、疲惫的。自己的心态,有的是体验式的,绝大多数是认真的。个中招聘流程,很是不同。有的招聘流程非常简单,筛出你的简历,看看你的照片,也就八九不离十了。有次面试,一位副总跟我说,人这面相很能说明问题,你信不信,一看就能知道行不行。这种面试,通常见一面就可以直接确定下来了。有的单位招聘流程则不然,流程繁琐、时间漫长,这种单位经历的相当之多。从投简历到最后录用,中间是笔试、一两次面试、专项测试、政审、体检等等,多得让你等个几个月。

或许,我们有人将后者的流程视为“正规”,而是前者为不正规。其所谓正规与否,往往是用一种既定的模式去判断其他事物。这本来就是主观臆断的。用复杂的程序来标榜自己的公正与规范,能不能解决当下存在的问题,这不太好说。但企业选拔人才与公职人员的招录毕竟不是一回事儿,对人才的要求可能要更高一些、更务实一些、更多样一些。

所以我往往怀疑的是,这种招聘形式,真能招来它需要的人吗?或者这种工作差不多的人都能干吧。就像,很多单位招聘喜欢模仿公务员考试的形式,来套题目“行政能力测验”和“申论”之流。这些题目对于具体工作而言,有什么意义呢?如果是从事一般行政事务工作的,那无可厚非,到它能测评出来你专业知识的水平吗?果真如此,我们大学教育真有必要增设两门必修课了,一门“申论”,一门“行政能力测验”,最好再能选秀一门面试什么的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