励志

有些讲解励志故事的小文章,往往带偏了一些节奏。

某文说,某地官员任职,从宾馆前台做起,堪称励志大片。但是,忽略了几个要点:

第一,作为1995年毕业的大学生,主人公本来就很优秀。能考上大本,甚至考上大专的,都非常了不起,人数极少。那是在高校扩招之前的,不像现在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普及化的阶段。

第二,主人公毕业的学校并不是文章中所称的“当时可能也就三本吧”,而是一所历史非常悠久的、认可度非常不错的一所财经类高校。那个年代也没有“三本”的说法。

第三,1995年毕业时,那时候的大学毕业生,国家仍然负责在一定范围内安排就业,直到1996年才明确国家不包分配的具体办法。所以,主人公的工作可能不是自己“找的”、“应聘”的,而是“分配”的。

综上,主人公的励志不假,从一名优秀的大学生逐渐走上了领导的岗位。但是,撰写此类素材的文章,不能忽视成长的背景、忽视曾经的努力,甚至贬低某些经历、制造某些对立元素来故意塑造励志的典型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